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

我願似花嬌美~ 200/165

Day 8
Amsterdam > Keukenhof Garden > Amsterdam

第一次歐遊選擇荷比盧是因為今天的行程 - Keukenhof Garden看鬱金香!!

庫肯霍夫Keukenhof發音為/ˈkøːkənˌhɔf/)


在荷蘭文中意為Kitchen garden,廚房花園
15世紀時園內主要種植貴族廚房所需的草藥和蔬菜而得名,又稱歐洲花園(Garden of Europe
位於荷蘭利瑟(Lisse)附近,佔地33公頃,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園。
根據庫肯霍夫公園的官方網站,大約7,000,000株花球莖被種植於該公園內。該公園對面就是庫肯霍夫城堡。


庫肯霍夫公園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對外開放。(官方網站)

AmsterdamKeukenhof Garden,可以乘搭Bus 197Schiphol,然後轉乘 858號賞花專車Keukenhof Express




Shelter Jordaan Hostel走路到197的巴士總站Marnixstraat 只需要15分鐘!
本想到中央火車站外的Tourist Centre購買Combi-Ticket (巴士來回+花園門票)較省錢,可惜幾天來早出晚歸,沒有一天碰上Tourist Centre的辦公時間(95)





其實要去玩的旅客何德何能可以朝95留在城市裏面去問資訊呢…

到達Schiphol後,在賞花專車站旁買公園門票及車票。最期待其實不是花園裏的鬱金香,而是花園外屬私人的花田。
朋友Joy早我一星期到訪,找到有缺口讓旅客偷進的花田,站在花田中間拍照,羨煞旁人!


車程上不停跟她Whats app,請她告訴我秘道,可惜一路上都沒看到她形容的景色,就連一塊又一塊的花田也沒見到。


應該會見到是這樣子的呀...
後來,從路上遇到的中國旅行團的導遊口中得知,今年天氣太和暖,鬱金香全都提早盛開,花農為怕太遲收割會賣不出去,所以今年沒等到花展完結便全都收割了…
唉,計劃到歐洲首項必做的事竟然落空,超失望的呀!!
沒有花田,唯有看花園的花…其實花園也很漂亮,但怎樣還是不能與一塊又一塊的花田相比吧…

看過林林總總的鬱金香,












又看了不同的花朵展覽館,




 


  




匆匆忙忙到花園外的大馬路佔個好位置~~
每年花展期間都會有一天花車遊行日,所以我才選今天來Keukenhof Garden~~
遊人實在很多,靠近花園的馬路晨早便擠滿了人,一直行至距離花園約15分鐘的地方才有空位。
找到有利位置後,無所事事,最好的消磨時間活動當然就是寫Postcard!!



左眼一瞥,發現旁邊坐著兩個男性打扮的人,但從背影看來實在不像男人,不出所料確是一對同性情侣,親親蜜蜜的,在這裏這是相當普遍的事,荷蘭果然是零舍不同!



而右眼則見到鬼………仔,一班年輕人,自行帶了一桶啤酒,邊等邊玩邊喝,真的好正。見我拍照還專程擺Pose任我影,可惜是沒有大方請我一起喝…在陽光下歎杯冷飲的確是一大享受!



雖說一年一度的花展,而兩個月的花展期中,花車巡遊只有一天,但請不要抱有過多期望。








當然是有多輛花車並多樣造型,又有多隊我最喜歡的銀樂隊演奏,不過整個巡遊完成後,腦裏面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是「依?就咁咋?完拿?」!





去旅行,不可以總用香港的標準去衡量外地的事物,否則會有很多的失望。
要學會適應別人的模式、欣賞別人的文化,這樣才會度過和享受旅行的快樂時光!

離開花園再次乘搭專車回程,排隊的人龍可謂難以想像的多,我估計至少排了上一小時…還是沒有坐位,相當痛苦!



趕著回Amsterdam去看Anne Frank Huis5點離開花園,7:15才到達,幸好原來今天是周六,Anne Frank Hof開放時間延長至10點。
雖然也是要排隊入場,但有一個半小時參觀時間,總算勉強有足夠時間慢慢參觀。

安妮之家 (Anne Frank Huis)




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旁,是一間紀念猶太人安妮·法蘭克的博物館,這裡也曾經是安妮·法蘭克一家在納粹黨統治時的躲藏處。

安妮之家是在王子運河的267門號處。


這位女孩曾經寫下著名的《安妮日記》,此書出版於1947年。


她和她的家族和其他的猶太人,在1942年7月8日和1944年8月4日之間,直到被逮捕之前都居住躲藏在這個屋子內。


被送到卑亨貝爾森強制收容所的這個女孩,就在聯合軍解放荷蘭的兩個月前,不幸在1945年3月死亡。
現在內部陳列的是,講述在德軍時代的荷蘭猶太人苦難逃亡的歷史遺品。這裡成為不能遺忘這人間悲劇、和不斷拜訪的現代歷史巡禮地。


安妮出生于德國的弗蘭克福,為奧圖·弗蘭克一家的么女,家中還有母親艾迪斯和姐姐瑪格特。
由於當時納粹德國排斥猶太人風氣日盛,父親奧圖便放棄於德國的事業而將家庭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,一家過著較為平順的生活。

但是1940年5月後,荷蘭為德國攻佔之後,荷蘭的新統治者賽斯·英誇特也將排猶法律於荷蘭執行,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轉入猶太人學校就讀。這段期間安妮開始寫日記。
1942至1944年,整整兩年安妮將驚惶失措的生活點滴全寫進日記中,隨著盟軍捷報頻傳,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盡甘來的日子不遠,蓋世太保將安妮一家逮進集中營,隔年安妮因傷寒在集中營裡病逝,此時距離德軍投降僅一個星期。

安妮的父親是這場悲劇唯一的生還者,1947年,他將安妮遺留的日記付梓出版,這本日記在這50年間已轉譯成54種文字,流傳數量高達3000萬本,而留有她年少記憶的故居,則盡可能留存原狀開放供大眾參觀。

如果有多半小時間更為理想,這樣就可以再逛逛書店!

看過博物館就要轉Hostel,由Amsterdam City邊皮的Jordaan區搬至較中心的紅燈區!
雖說是同機構的Hostel,但可能是市中心比較旺的緣故,Hostel的質素還是Jordaan的好!(wifi出現問題不能用真的有點過份…)

在紅燈區住基督教的Hostel感覺有點微妙,特別是旁邊已經是半赤裸姐姐的櫥窗和售賣情趣用品和玩具的店舖,每逢要出入都有點心跳加速的感覺…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